close
關鍵詞:文化;教授;中國治理;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全球治理;院長;中國學研究所;研討;薑峰;仁政
作者簡介:
“中國治理的文化意蘊與路徑”學術研討會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查建國 李玉)5月21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治理的文化意蘊與路徑”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薑鋒、中央黨校哲學教研股份有限公司登記流程部丁東紅教授分別致辭。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武心波教授主持開幕式及主旨演講。
薑鋒指出,從治理的角度來看,國傢的經濟發展較快,安全與軍事緊隨其後,而文化的發展需要更長時間。一個國傢要站起來,根本決定因素還是文化。目前,中國已為全球發展貢獻瞭巨大的力量,那麼在文化領域又能做出怎樣的貢獻?學界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丁東紅認為,作為一個具有現代色彩的創新型概念,治理是相對於傳統政治概念而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中的政治文化精髓在中國制度文化中得到發揚光大,使中國治理迎來瞭嶄新的局面。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智庫研究中心主任黃仁偉作“中國治理的‘仁政’內涵及其世界意義”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仁政”在中國特色的治理文明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仁政”還也體現出包容而有序、多元而共識的現代涵義,或有為全球治理所借鑒的內涵。
武心波表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並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要與其他國傢一起共建全球治理體系並實現共治。共治的基礎是不同治理邏輯之間的高度互補,為此中國要從與其他國傢不一樣的邏輯起點出發,選擇適合自身的治理路徑,並以中國的方案、模式、視角為全球治理提供可行性方案,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研討會共分“中國治理的文化意蘊”、“中國治理的思想資源”和“中國治理的路徑與方案”三個議題研討交流。
在第一議題研討中,丁東紅、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門洪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國傢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負責人劉耘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政治系蕭延中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璐倩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助理管永前副教授等分別就“以制度文化和人倫文化的變革支撐中國走向治理之路”、“應對全球治理危機的中國方略”、“文化儀式與社會治理”、“當前學術界關於‘中國性’建構的意義與省思”、“文化治理與當代中國藝術話語解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國際傳播與啟示”等作專題發言。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鳴歧教授主持研討。
在第二議題研討中,南京大學哲學系李承貴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臧志軍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比較政治系系主任程亞文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丁冬漢副教授等分別就“中國傳統治理思想資源及其當代啟示”、“關於治理的多樣性和價值工具包的思考”、“有道方有治:中國傳統治理經驗及其當代傳承”、“中華文化哲學本源獨特性與人類文化‘美美與共’”等作專題發言。上海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王有勇教授主持研討。
在第三議題研討中,武心波、上海市委黨校政治學部主任程竹汝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劉宏松教授等分別就“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邏輯起點、路徑和方案”、“淺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特征”、“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等作專題發言。上海外國語大學宣傳部部長衣永剛主持研討。
趙鳴歧在研討會總結時指出,探索中國治理的文化意蘊與路徑,需要從博大深邃的中國文化及其治世智慧中尋求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還要從中外國傢治理的視角出發,探索文化與治理之間的轉化和融合的方法路徑。
台中成立有限公司費用境外公司申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